第八届昆明科普

(科技)产品博览会

当前位置:
昆明鸟类协会
    发布时间: 2022-10-10 14:29    
昆明鸟类协会

昆明鸟类协会是经昆明市民政局注册的,以昆明地区从事鸟类、动物生态及环境保护教学、科研、管理人员和鸟类爱好者为主的,有其他地区鸟类爱好者志愿参加的非营利性的学术性群众团体。

昆明鸟类协会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,自红嘴鸥进入昆明城以后,一直开展红嘴鸥的越冬生态和迁徙研究。每年均开展红嘴鸥同步统计和环志等工作,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和丰富的工作经验。

昆明鸟类协会长期以来得到昆明市林业局、昆明市科协以及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等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支持。

昆明鸟类协会拥有众多国内知名的鸟类专家。拥有众多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会员,他们常年在滇池等区域观鸟、摄鸟,提供了非常多的昆明生态多样性数据。也多次向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在观鸟过程中发现的违法捕鸟行为。

利用卫星跟踪技术了解红嘴鸥越冬期生境选择及人类活动关系 

昆明是红嘴鸥的重要越冬区,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昆明鸟类协会就开始对红嘴鸥进行了越冬期数量同步统计、环志等研究工作。但由于当时技术手段有限,对于红嘴鸥在昆明越冬期的活动规律和迁徙规律只能通过现场观察、环志回收记录等数据进行分析,获得的信息有限。

1985年以前,红嘴鸥均分布在滇池和城郊水域,未发现有进城的情况,且数量较少,未超过2000只。1985年红嘴鸥首次进入昆明市城区水域,数量达到9000只。之后红嘴鸥数量逐年增加,目前稳定在4万只左右。通过研究得知昆明越冬红嘴鸥夜宿滇池水域,在城区和郊区湿地觅食。滇池是云南高原的淡水湖泊,湖面平均海拔1886.5 m,面积309.0 km2,最大水深10.0 m,平均水深4.3 m,分内海(草海)外海两个部分。红嘴鸥夜宿滇池外海距离湖岸约2 km的水面上,黎明时分飞向湖岸浅水湿地觅食。早期的研究表明,红嘴鸥上午从外海到草海集中,再经大观河进入城区的翠湖、盘龙江等湿地觅食,中午时分返回草海,下午返回滇池外海夜宿。

2007年以来,上午6:30~7:30到达草海的红嘴鸥,有的直接沿着草海进入城区,有的停息到草海水域。草海的红嘴鸥,如果到8:00还没有人喂食,部分个体再飞向城区;如果有人喂食,或者喂食的人比较多,就不再进入城区。红嘴鸥曾经以草海为中转地的觅食行为在逐渐变化,但一直保持夜宿滇池外海的习性。

昆明城市化的进程和滇池生境的改变,昆明市民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改变,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红嘴鸥在昆明越冬的活动规律。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红嘴鸥的越冬活动规律和迁徙路线,2018年11月和2019年3月红嘴鸥在昆明越冬期,昆明鸟类协会和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合作,对94只红嘴鸥佩戴了国产卫星追踪器,能够实时获得红嘴鸥的活动数据。根据追踪器获得的红嘴鸥活动数据,对红嘴鸥越冬期的分布生境开展实地调查,分析红嘴鸥生境选择偏好,以及人类活动对红嘴鸥的影响,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看出红嘴鸥的活动范围以昆明城区和滇池为主,但少部分也会扩展到周边湖泊。2019年我们根据卫星数据正在对红嘴鸥的分布区域开展实地调查,包括生境、食物、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其影响。通过组织鸟类专业人员对红嘴鸥的活动区域生境开展调查,包括滇池、翠湖、阳宗海、抚仙湖、星云湖等区域。了解红嘴鸥在该区域主要的活动时间,觅食方式、活动方式,记录生境、水质等,分析人类活动对其影响。2019年秋季红嘴鸥返回滇池后,结合红嘴鸥的活动情况开展了调查, 了解红嘴鸥越冬期的生境利用情况,各区域的活动规律,觅食情况,写出研究报告,编撰了《云南夜间迁徙鸟类研究》一书。为有效保护红嘴鸥和迁徙路过云南的鸟类提供些科学依据。

昆明鸟类协会

2022年9月7日